首页 >> 童心筑梦 >>小记者 >> 讲故事,说新闻(一)
详细内容

讲故事,说新闻(一)

时间:2021-11-22     作者:视听中原网【转载】   来自: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   阅读

前段时间,我们举办了中国少年报社第一届“我身边的暑假新鲜事”小记者征文比赛,收到了全国各地记者站投来的稿件。同学们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各种趣事、新鲜事以及重大事件,内容很丰富哦。这些文章体现了同学们的观察和写作才能,值得赞扬,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我将结合这些文章,讲一讲新闻写作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写作有所帮助。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新闻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什么是硬新闻呢?

硬新闻写的是刚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就要发生的事件。请看下面这篇短文:

大家争说新鲜事

 一开学(什么时间),湖南南县南洲镇第五完小(什么地点)就开展了暑假里的新鲜事"征文活动(为什么)。同学们(什么人)将看到的、经历的多姿多彩的暑假新鲜事,描写得栩栩如生,十分感人(什么事)。这次活动评选一等奖16名,4个班级获得优秀组织奖,并有6位老师获得优秀辅导奖(结果如何)

湖南南县南洲镇第五完全小学

本报小记者:周佳欣、任炫玉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面这篇新闻,虽然只有短短三句话,却把新闻的“六要素”写全了。一般来说,硬新闻主要强调六要素,即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为什么发生、结果如何,这需要一种“该是什么就是什么”的口吻。这是比较常见的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报道方式。

什么是软新闻?

软新闻也叫“讲故事新闻”。《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面向全国一到六年级的小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展示人物、事件或问题,更容易使小学生读者理解和接受,从故事当中了解事实、受到教育,并获得阅读的快乐。

    我们从小就喜欢听人讲故事,当记者也要学会讲故事的本领。当上小记者后,你有机会写校内外的“重大新闻”,但这并不能充分表现你的写作水平,因为事件本身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如果你能发现并讲述身边普通人的故事,注意观察生活,你将会获得更多认可和快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举办“我身边的暑假新鲜事”征文比赛的原因。

瞧,下面这篇文章,就是小记者在普通生活中的所见所思:

拉水泥

快乐的暑假中,我的身边发生了许多新鲜的事,下面让我来说说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吧,从中你一定会有所感触。(提醒读者带着思考去阅读)

那天晚上十点多,老爸叫我和妈妈去拉水泥,我兴奋得从床上跳了下来。(为什么“兴奋”?下文有解释)

以前,我只知道水泥这个词,却不知怎样拉水泥,今天终于可以见识一下了。我怀着好奇的心,急匆匆地穿上衣服,跳上了车。一路上,我都在幻想:今晚一定有许多新奇的事。(暗示将有故事发生)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山间小镇。在水泥厂大门外,车辆排得像长龙似的,大概有七八十辆吧。没办法,我们只好开始排队,一直从晚上十一点多排到第二天早晨四点钟,才登了记。走进水泥厂,只见这里灯火通明,整个厂区大概有十几个广场那么大,一眼都望不到边。各种货车穿行其中,人们个个忙碌着。没想到,在这寂静的深夜,此处却是另一个世界。厂区中央有四个巨大的圆柱形水泥柱,直通云霄,在夜色中就好像四根擎天柱。各种大型的机房和许多奇怪的管道耸立在此,有些壮观,却难以形容。(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不寻常的气氛)眼前的这番景象,让我感到非常新鲜,我已顾不得瞌睡,好像在欣赏美景一般。老爸笑着说:你不累吗?傻孩子。” 我摇摇头。(经过了一大段的描写后,插入爸爸的一句问候,很自然地表现出爸爸对“我”的爱护之情,同时使故事有所停顿,让读者换口气,然后继续往下读)

装水泥的货舱下,机器运转的声音轰隆隆地响个不停,进进出出的车辆也发出刺耳的喇叭声,空气中还夹杂着人们的大声叫喊。我关好车窗,透过玻璃向外望,水泥灰像白色的烟雾,到处飞扬。传送带像抖动身体的长龙,从嘴里吐出的一袋袋水泥,由装卸工一个个按顺序平铺在车厢内。(继续观察,加入听觉描写和比喻手法,将现场的嘈杂氛围呈现出来)

这一袋袋水泥从哪里来的呢?我满是疑惑。(结合提问,使观察更加深入)虽然此时己经是凌晨四点多钟,但疲乏的我竟全无睡意,从车上跳下来,跟着爸爸走上二楼,想一探究竟。(回应上面的提问,引出下面的观察)来到二楼后,我看见工作人员还在坚守岗位,站在那里认真地做着记录。没想到,三伏天的夜晚竟如此寒冷,从山间吹来的风让人浑身发抖。这时,爸爸拿出准备好的棉衣,给我穿上。(很自然地插入爸爸的动作,再次体现父爱)

你仔细看。爸爸指着楼下的车间,对我说。(制造对话感,将读者拉到现场)

我揉了揉眼睛,原来这里的工作人员穿的可都是棉工作服。你见过在夏天穿棉袄的人吗?这下我见识了。装卸工戴着防毒口罩,在乌烟瘴气的水泥灰中奋战。我看见传送带将一袋袋水泥从生产机房里运走,又看见一些人趴在传送带旁边,仔细挑选着烂水泥袋子。(这是观察的结果,直接回答了上面的提问)

水泥厂太大了,这里的复杂工序岂是你一时半会能了解的。回家还是好好学习吧!别受这份罪!爸爸这话有些语重心长。

终于轮到我们装水泥了。半个小时后,车厢就装满了。这时,我弱小的身体再也坚持不住,竟躺在车子里睡着了,一觉醒来就到了中午。

哎!昨晚我才知道,老爸您太辛苦了!

三百六十行,总得有人干吧!高楼大厦靠什么建造,还是得用水泥呀!家里要生活,我得努力挣钱。傻孩子,你也看到了,这份工作不容易。现在,你是不是还觉得很新鲜呢?爸爸的话让我一脸羞愧。(用对话的方式,揭露文章的主题)

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我们应该长大,学会思考,变得懂事。(这便是作者从拉水泥这一普通事件中得到的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我们鼓励小记者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与事,用文字记录普通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人也许非常平凡,这些事也许不够重大,但小记者如果能从自己的视角发现其中的乐趣,通过思考,还能受到一些教育,那就很不错了。所以,快快拿起笔,试着去捕捉身边的故事吧!


主讲人:查天送

中少总社报纸出版中心信息部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