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最新推荐 >> 江苏海安:立文明实践潮头,启理论传播新篇
详细内容

江苏海安:立文明实践潮头,启理论传播新篇

时间:2025-06-26     作者:视听中原网【转载】   来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阅读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壮阔浪潮中,江苏海安勇立文明实践潮头,积极探索理论传播的崭新路径。2025年,海安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分论坛上发布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计划中,海安作为唯一一家县级市代表,与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签约现场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黎峰难掩激动:“这为海安的文明实践工作,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注入了新的动力,可谓意义重大。”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分论坛现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自2018年成为全国首批5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以来,海安逐渐构建并完善文明实践网络,涵盖中心、所、站各个环节,为深入研究和践行新思想搭建了坚实平台。“传思想”在海安的文明实践工作中居于首要位置,为切实履行这一重任,海安大力实施“百姓名嘴”孵化工程,涌现出刘万春和徐进两位全国名嘴,以他们为引领,通过“30×50”孵化模式精心培育出一支支能说会道、贴近群众的宣讲队伍。

新机遇,同时也向海安提出了新挑战:如何进一步做好基层文明实践工作,以及如何在文明实践工作中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顾黎峰表示,海安将紧紧抓住这次共建机遇,立足县域实际,深挖特色资源、深入调查研究,着力探索有效的结对共建路径。在巩固目前“传思想”工作基本盘和理论宣讲工作室孵化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引入外力外脑,推动理论与实践、教育与一线、高校与社会、学术与实务的深度融合,建立“高校-实践中心”双导师培养机制,定期开展联合备课、模拟宣讲实训,推动高校理论成果转化为基层宣讲“鲜活教材”;结合时代特点和群众需求,推出“AI+”“文艺+”等多种形式的宣讲方式,针对商圈、工业园区、农村、学校等不同阵地,制定个性化的宣讲策略;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收集的群众意见,动态调整宣讲内容和形式,升级理论“研究-实践-传播”链条,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

在基层理论传播过程中,时常面临理论传播准确性的挑战,而高校马院拥有专业的理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学术资源,能够确保理论传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也将为海安的理论研究、学习以及宣讲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通过项目化联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让高校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海安的文明实践中落地生根,同时,海安的实践经验也能反哺高校的理论研究,推动理论研究结出新的果实。

未来,海安将与南师大马院紧密合作,聚焦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重点工作,协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为全国文明实践工作贡献海安智慧和海安力量。(“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霍雨沛 赵柏宇)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