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线索哪里来?时间:2021-11-23 怎样获取新闻线索?我们说:“处处留心皆新闻。” 新华社著名记者徐人仲在《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中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事。它的来源十分广泛,记者的所见所闻,都有可能成为线索。” 如果是职业记者,他获取新闻线索通常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途径,如被邀请出席各种会议、参加各种活动,还可阅读一些文件资料,从中获取新闻线索。但这也只是他所得到的部分线索。我们小记者不跟大记者一样,能从这样多的途径得到新闻线索,但是,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获取新闻线索: 1、通过自己的耳朵听、眼睛看获取新闻线索。 我们记者接触一切事物与人,都应有一种职业的敏感,时时考虑这些人或事能不能成为新闻。 一位在北京上大学的湖南籍学生,暑假回家路过长沙,在五一路等公共汽车时,他发现长沙新修的人行天桥很漂亮,但走天桥的人并不多,相当多的人过街还是爱横过马路,跨越栏杆穿行。于是,这位学生干脆停下来作了一个小时的统计,并且就地采访了几个过街的人,请他们说说原因。他根据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采访到的写成了一篇报道,在《三湘都市报》上发表,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对于一般人而言,这样的事情可能会熟视无睹,但这位大哥哥较强的新闻敏感,使他凡事都要考虑“是否有新闻”。所以,耳闻目睹到的人和事物就成了重要新闻线索。 2、广泛接触群众,在闲谈中获取新闻线索。 通过与广大读者、亲朋戚友的接触,在同他们的交往中获取新闻线索,这是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一个最大的和永不枯竭的源泉。一个记者接触的生活面总是有限的,而读者、亲友则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直接参与社会生活,了解到的事实也多,记者和他们接触,聊天,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线索。 数码相机还没普及的时候,记者摄影都是用胶卷。当时,一位在《湖南经济报》实习的大哥哥,在买胶卷时,发现价格有所上涨,就向照相馆老板打听这是为什么。老板说,打击走私呗!这位学生一听,觉得有文章可作,向报社记者部说了自己的想法。记者部同意他去采访试试。他来到物价局采访,对方说:“你反应真快,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反馈信息”。这就增加了这位学生想搞条独家新闻的信心,经过几番深入采访,终于写成《彩卷市场怎么了》一文,在报上发表。报社领导充分肯定了他善于从闲聊中抓新闻的本领。 3、学会用比较的方法,从不同中找新闻线索 比较可以是横向的,拿这个地方的情况同那个地方的情况比比;也可以是纵向的,拿这个地方现在的情况同过去情况比比。通过比较,从中发现不同之处。一般来说,不同之处越大,成为新闻的可能性也越大。 有一位中学生,假期随父母去春城昆明旅游。一下车就买张“昆明市交通图”。一看图,这位同学有了一个发现,昆明市的交通图与他所在城市的交通图有一个很不相同的地方:把公共厕所标上了。这位同学深深感到这一旅游城市为外地人想得周到,便写了篇报道《厕所上了交通图》发表了。 4、多注意身边事,在“没有新闻的地方”找新闻线索。 有些事情,平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由于司空见惯,所以感觉不到有什么新闻。正是这些为人忽视之处有新闻可言。新华社记者汪洪洋于1987年采写了《上海阳台上的数万钢铁晒衣架从何而来?》,他抓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晒衣架做文章。 5、查阅报纸,从其他新闻媒体中发现新闻线索。 记者看其他新闻媒体的报道,在了解信息的同时,还要善于去发现新的线索。 有一年《北京广播电视报》上登了一条几十个字的预告,说座落在北京西郊大钟寺的永乐大钟,将于新年零点按照传统敲响钟声,宣告新的一年来临。新华社一位记者发现了这一新闻线索,在除夕之夜赶到了大钟寺采访,元旦0点40分便发出了一条题为《钟王打点贺新年》的短新闻。不仅国内许多报纸采用了,外国一些通讯社也转发了。
主讲人 李丰 湖南南县南洲镇第五中心小学学生记者站指导老师 上一篇怎样将读者带入现场(一)下一篇新闻的生命是“真实” |